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環境史導論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History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理學院  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洪廣冀 
課號
Geog5098 
課程識別碼
228 U318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地理405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Geog509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做為當代歷史學的分支,環境史與六零至七零年代橫掃歐美社會的環境運動有著密切的關係:1962年,生物學者卡森 (Rachel Carson) 發表《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引起社會對環境污染的廣泛關注;1968年,經濟學者哈定(Garrett Hardin) 發表〈共有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悲觀地預言若無國家與市場的規範,地球的自然資源終將被人類消耗殆盡;同樣在1968年,生物學者恩利希(Paul Ehrlich) 發表《人口炸彈》(The Population Bomb),預言在十年內將會有千萬人死於饑荒。歐美社會對於環境議題的省思於1992年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達到高峰。逾一百五十個國家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 「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二十一議程」等文件—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等也從此成為琅琅上口的詞彙。

歷史學者並未自外於這樣的知識氛圍。當時的歷史學者,正試著把視角從帝王將相拉到工人、農民、女人等在傳統歷史敘事中遭到消音之行動者。如果說歷史學的目的便是在為那些屈居社會底層之「沒有歷史」的人群發聲,第一代的環境史研究者問自己:我們有沒有辦法把分析視角往下延伸,直至人類安身立命的地球?除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以外,生態學或其他環境科學有沒有辦法提供歷史學者一個看待過去的嶄新角度?

目前所稱的「環境史」於焉誕生。重要研究者如Donald Worster、William Cronon、Carolyn Merchant等人,關心者為探究當代環境問題的根源。在此問題意識的引導下,研究者致力於訴說一個人類破壞環境、導致大自然反撲、再以環境運動重建與自然關係的故事。然而,自2000年以降,環境史研究者開始捫心自問:如果說環境史的核心關懷為探究社會與環境的關係,什麼是環境?什麼又是社會?立基於環境的歷史書寫當然很好,但我們該如何避免落入流行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環境決定論?以生態學的觀點來探索人與自然在長時間尺度的互動關係當然也很好—但什麼是生態學或環境科學?科學難道是鐵板一塊、自動免疫於社會及文化的影響、既沒有歷史也無地理的存在?
 

課程目標
前述思考帶出了所謂「新環境史」(new environmental history)。本課程將閱讀一本繼承第一代環境史研究者之思想、然又結合人文社會科學其他分支以推陳出新的「新環境史」教科書: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該書共分四部分:1. 動態的環境與文化(dynamic environments and cultures);2. 知自然(knowing nature);3. 工作與擁有(working and owning);4. 「糾結的結盟」(entangling alliances)。每部份均由六至七篇短文構成,由該領域中卓然有成的作者執筆,且各短文後列有詳細的參考文獻。透過閱讀該書,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所謂新環境史到底何新之有,對於我們生活的土地,此新環境史又如何幫助我們重探甚至重寫臺灣的環境史。

除了前述Handbook外,在課程的最後三週,我希望「勸誘」同學投入我自己最感興趣、也最有心得的環境史分支:環境史與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的匯通。我們將閱讀New Natures: Join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此論文集中的部分章節。透過這些章節,我們可以體會該書編者為何把 “Nature” 後面加上 “s” 的理由。「自然」是不是只有一個,而我們係透過不同框架與實作來理解與再現自然?還是說我們採用的框架與實作實際上打造出不同的自然?如果說,如本次台北雙年展策展人Bruno Laotur所言的「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上」,那我們該如何期待自然只有一個,你跟我的差異只是認識論的差異?國民黨談的藻礁,跟環團談的藻礁,真的是同一個藻礁嗎?
 
課程要求
本課程希望修課學生可透過大量閱讀與寫作來掌握新環境史下的主題。要求如下:

1. 努力閱讀指閱,每週撰寫300字摘要,摘要須要說明各短文的作者,如何回應「動態的環境與文化」、「知自然」、工作與擁有、糾結的結盟」與新自然等主題。在17週的課程中,修課同學至少得繳交10篇摘要。

2. 在期中報告時,同學得揀選與改寫寫過的摘要,另外選擇5篇環境史的相關論文,同樣撰寫摘要,最後合併為一篇針對特定主題的回顧文章。

3. 在期末報告時,同學同樣揀選與改寫寫過的摘要,另外選擇10篇環境史論文,選擇本學期涉及的一至二個主題,撰寫回顧文章。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2/24  課程介紹 
第2週
03/03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troduction&Chapter 1
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LN_JdDiUsOccIYhevspDq_BA1c387P4/view?fbclid=IwAR23yVBqp1lt1pttUq7glN7wqW3QGUXh2TV4G0IIzArwn3U_p6-PwcbT0Is  
第3週
03/10  Chapters 2&3  
第4週
03/17  Chapters 4&5  
第5週
03/24  Chapters 6&7  
第6週
03/31  Chapters 8&9  
第7週
04/07  Chapters 10&11 
第8週
04/14  Chapters 12&13 
第9週
04/21  Chapters 14&15 
第10週
04/28  Chapters 16&17 
第11週
05/05  Chapters 18&19 
第12週
05/12  Chapters 20&21 
第13週
05/19  Chapters 22&23 
第14週
05/26  Chapters 24&25 
第15週
06/02  New Natures: Chapters 1&2
 
第16週
06/09  Chapters 3&4 
第17週
06/16  Chapters 5&6